時序進入秋天,天氣變得涼涼的我不太喜歡。

不過忙到一個階段,好久沒寫文章了,也應該補一補了。

過了而立之年,慢慢的步入不惑之年,這幾千年前孔子所定義,到了現代社會,似乎並不是那麼貼近現實。

三十而立,現在很多三十歲的,不只是台灣,很多國家的年輕人立不起來反而不舉;四十不惑,快到四十歲,在職場不上不下,反而對於自己的未來感到迷惑。

關於不惑之年,用最近一個新聞來形容應該最貼切吧,剛過不惑之年的女名嘴(前主播),已經上天堂開講了。

有時我覺得「時間」像一雙隱形的手,慢慢的不斷的把我們推向前。往後看,許多同輩生育、養育第二代,臉上流露著滿足的微笑,但往前看,卻看到老人病人的絕望,也意味著自己正一步一步接近死亡。

在這個年齡,紅色炸彈幾乎都已經接完,反而是開始接一些白色炸彈,時間輸送帶慢慢的把我們向前推進,而同在輸送帶上的人,有的卻已經倒下。

離開這個令人悲傷的話題,連續一陣子的街訪,看到一個普世現象,就是「分家」問題。

剛開始發現這個現象是在西門町的美觀園,本以為兩家是同一個老闆,後來才知道是兄弟分家。

接下來跑去貓空,大茶壺一樓二樓也不一樣,同一個父母,但兄弟卻沒有同心。

搭公車去九份,面對九份老街的李儀餅店,和基隆李鵠和台北林森北路的李製餅家,也是兄弟,但也都分開來了。

當然也有的分家是父子(高岡屋、橘平屋),兄妹(老曾記、曾記麻糬)等等。

其中我看到最可貴的,是淡水三協成餅舖,該店長輩希望三兄弟能夠同心協力不要鬧分家,所以店名取為「三協成」,事後怎樣我不知道,但這長輩的用心和遠見可以做為借鏡。

我最近在想,如果自己知道不惑之年就要到天堂報到,那會不會改變自己之前的一些決定?

我相信是會的,因為我曾看過一篇報導,一位研究人員調查許多臨終的病人,問他們有沒有什麼遺憾,他們回答多半是有許多事情還沒做,或者是很多事不應該這麼做。

我不得不再提到「生子」與「買房」的這兩大議題。

關於生子,目前台灣每年約20萬新生兒出生,就算忽略養成可用的人力時間,還是遠低於1949年當年200萬外省人移民,現在這200萬人有些已經死亡,但有更多的是已經退休、不事生產、等待養老的人。

再加上目前台灣每年死亡人數也快吃掉出生人數,不用幾年,人口就會負成長,人口紅利也會跟著萎縮。

現在生的小孩,長大要賺錢生活,未來就是要成為可用的人口紅利,世界各國都是如此,即便是移民國外,還是別國的人口紅利。

澳洲很聰明,透過移民政策(含打工度假),讓其他國家的少壯人口,成為他們可用的人口紅利,而且得了便宜還賣乖,對你的語言和專業挑東挑西。

對於人口數相當的台灣,有沒有這個能力讓其他國家的人才來貢獻心力?

據我觀察,他國優秀人才來的少之又少,多的都是外勞和大陸人,這結果是什麼?

以前市況不好的時候,人民可以擺個攤做小生意餬口,打個工幫忙做早餐度日,但現在這些中下階層的,都被外勞和大陸人佔去了,所以造成年輕人失業異常嚴重。

總言之,台灣經濟發展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,沒有足夠的人口紅利支撐,接下來都是苦日子,生下來的小孩,以後要面對比現在痛苦十倍、百倍的日子,您忍心讓你的小孩面對這樣的挑戰,我不忍心。

而台灣房事最後還是要回到供需面,沒那麼多人口需求,房價自然下跌,租金現在這麼低,有很多房子還租不出去,已經顯露敗像,現在你可以說賣房養老,但30年之後要做同樣的事,絕對不可能!

那現在背30年的房貸,等到還完了,房子的價值比付出的總金額還低,甚至是根本賣不出去,到時再怨嘆已經來不及。

每個人都想聽好話,我也不想做「塞翁」,但仔細回味我上面所說的,如果你知道什麼時候會死,那你肯定會改變你之前的一些決定,如果你知道台灣沒什麼未來,對於生子和買房,絕對也會有不同的作法。

長輩那個年代經歷到現在,可謂苦盡甘來,2012則開始要甘盡苦來,千萬不要用長輩的經驗,做為判斷未來的準則,如果未來都照著過去走,這世界就沒有輸家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ydney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