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僚之夏.jpg 

微笑老蕭在很久之前推薦日劇「官僚之夏」,雖然只有十集,到現在我還沒看完,但第一集中,風越信吾在家中跟同事說,未來每個人家中一定會陸續購買電鍋、電冰箱、電視機等電器產品,他老婆不以為然的說:「電視機不可能吧!買一台要兩年工資呢!」

結果,日本戰後經濟突飛猛進,工資陸續調漲,別說電視機了,1985年廣場協議後,還高唱可以買下美國,但1990年後,經濟泡沫破了,到現在還是一蹶不起。

建國百年一直被歌頌的國父與革命烈士,在百年之前,卻是清朝視為該殺頭的叛徒,明明是同一個人,做的是同一件事,但時代不同,就有不同的定義。

坐捷運聽到旁邊一群包租婆,煩惱目前店面空著,不想租給機車行,也不想租給便當店,因為都會弄髒髒,隔了幾站博愛座有空位,她們順理成章的坐下,繼續聊著地產經。

另耳聞某醫師又購進他人生的第十間房,輕裝潢之後準備出租。

我所了解的有錢人,他們本業收入高且穩定,扣除基本日常開銷後,不是買房,就是買金,當然還有不少人就存定存。

過去二三十年台灣經濟起飛,買房買金存定存,都讓老一輩的人累積不少財富,但未來的二三十年,還能夠繼續這種模式,讓人發財嗎?

真的有一種梗,用到死都不會爛嗎?

我真的很懷疑?

當老一輩的人說我們也是苦過來的,但他們當初的經濟環境與發展所承受的苦與樂,和現在的我們相比,是相同的嗎?

還是只是用一種愚民的方式,打壓年輕與弱勢的一輩,藉此來鞏固他們的社經地位呢?

明明就已經很努力,不管是公司主管或者是報章雜誌媒體,甚至是自己的親人父母,都說年輕吃一點苦沒有關係,不要太在意薪資,以後一定會出頭天。

但努力十年後發現,物價調漲的速度遠高於薪水調漲的速度,慢慢發現,真正的聰明人,不是吃苦,而是走偏門,走捷徑,靠爸靠媽靠關係的一堆。

一個連續好幾天趕案子沒睡的年輕人,和口袋賺飽飽但頭髮花白的包租婆,誰應該坐博愛座?

年長的一輩,共同辛勤努力,創造了過去台灣的經濟奇蹟,我承認。但是該拿的好處也都拿了,遺憾的是,也留下許多無解的爛攤子給現代的年輕人解決。

當越來越多人把錢賺了就跑,卻將無解的問題與垃圾都留在台灣的時候,台灣還有未來可言?

當美國人已經發起所謂「佔領華爾街」運動,台灣人還停留在悶不吭聲的小奴工?

過去的成功方程式不斷的複製之後,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還能成功?

Never Say Never,三十年後,當未來式變成現在式,也就不用多說什麼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ydney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