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過年期間看了幾本書,前篇寫了關於人文的「回家」,今天來寫一下跟大家息息相關的「業務、理財、法律」話題。

各位看官一定覺得奇怪,明明我就不是業務,為何要買業務的書來看?

記得我之前的文章寫過,現在每一個人都是業務員,你不賣東西,別人會賣東西給你,你不知道那些業務員心裡在想什麼,公司教給他們什麼,當他們使用話術、騙術來騙你的時候,你自然沒有抵抗力,乖乖掏出銀子買單。

業務性質的書,最多的就是賣保單,之前也買了幾本怎麼賣保險的書,但過年期間看的這兩本,我覺得是算不錯的,分別是:

1. KYC Hold住客戶心:走出去,把錢收回來

2. 迎向TOP

裡面許多觀念和方法,的確值得希望從事業務工作者起身效尤。

業務因為進入門檻低,加上佣金收入高,所以是許多缺錢者的第一求職考量,但我必須明白的講,並不是天底下所有人都是做業務的料,我們看到台面上成功的的top sales僅是少數,很多業務被洗掉(親戚朋友做完就沒人脈),或者撐不到3個月就離開的多如牛毛,這樣的實例卻很少被報導。

再者,我必須說,保險這個東西是為窮人設計的,真正有錢人是不買保險的。

為什麼?你可曾實際的精算過,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,尤其是醫療險,你累繳的保費,甚至比你所需付的醫療費還高。

以全民健保為例,你每個月所繳的幾百幾千的,沒生病,全都拿去用在生病的人身上,等你生病,你累計一下,可能你的總醫療費,還遠遠低於你歷年所繳的健保費,這所為何來? 

壽險更不用提了,壽險保額是給「活著」的人拿的,你死了,一毛都拿不到,全殘拿到也花不了,再者,保額一百萬以前看起來很多,現在看起來很少,以後實際拿到根本如冥紙一樣,我們拿錢給保險公司炒房炒樓,創造通貨膨脹,苦果卻是我們承擔,何苦來哉?

投資型保單更是爛中之爛,保險就是保險,投資就是投資,有誰靠投資型保單投資變富翁?產品種類不足,限制又一大堆,你買單,保險業務員獲利吧!

看過那麼多保單,唯一有利可圖的就是「以前的」儲蓄險,以前動輒68%的銀行利率,當時賣的儲蓄險利率也不敢低於6%,不過現在利率那麼低,買1020年的儲蓄險,我勸你還是放銀行定存就好。

保險這個東西就是設計給窮人,讓發生事情的時候,集眾人之資來救你,如果你的錢夠,大可不用保險,如果你的錢不夠,也要衡量計算一下買保險是不是真保險,如果想要靠保險賺錢獲利,那你省省吧!

關於理財的,是黃國華所寫的「總幹事的投資筆記」。

書中內容是集結黃國華blog的文章所成,提供了很好的理財觀念,尤其是一些理財經典書籍的導讀,以及常見散戶的投資謬誤,簡而言之,投資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自我修練的過程,真正的敵人不是大環境,而是自己。

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料,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投資,嚴格執行停損停利,就不會被牽拖市況不佳的無能自己打敗。

最後一本是關於法律的,張冀明所著的「你最好要知道的司法真相,其實他之前的兩本書我都看過,這一本書更強調了,台灣司法環境並非我們所想像的那麼公正不阿,每個法官並不都是包青天,除了很多恐龍法官之外,還有很多在司法羽翼保護之下,混吃等死的僵屍法官。

一個案子的成功,其實要靠許多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的內外在環境配合,書中一句「正義不會從天下掉下來」,下了一個非常好的註解,在台灣這個社會,並不是走的直、行的正就不會有訴訟,「無辜的人被判有罪,犯法的人反而逍遙法外」,並不要覺得意外,當有訴訟的時候,與有經驗的律師討論,面對每一次的開庭,戰戰兢兢的準備對自己有利的證據,有耐心面對漫長的司法訴訟,才是自助者人助的上上之策。

其實我覺得關於業務、保險、理財、法律等等的觀念,在求學時期老師就應該要教,像我是出了社會才接觸,實在太晚,但遺憾的是,這些觀念,在象牙塔裡安安穩穩的犬儒老師根本也不知道,他們不知道,又怎麼能教你?

真正的學習,是在離開學校之後,反而是這些強者教給我更重要的事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ydneyer 的頭像
    sydneyer

    小雪球的部落格

    sydney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