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近日在ptt看到一篇徵人啟事,感覺很窩心,因為不管是此po文的工作內容、徵求條件、需具備之能力、工作時數,以及公司福利,都詳詳細細、清清楚楚的寫在上面,不會就簡簡單單的寫個「面議」帶過。
 
讓我感到最窩心的一點,就是此po文在備註欄特別註明:「因為合作網站陸續增多,所以要多請一個人,不是因為員工離職,敬請放心應徵」,姑且不論此備註敘述是真是假,資方有誠意消除求職者的疑慮,把相關資料都po出來,就值得稱許!
 
其實資方權力遠大於求職者及勞方的現象,並沒有因為人力銀行網站興起而有所改變,因為必竟是資方付費給各大人力銀行,人力銀行當然會站在資方那一邊,而求職者是無償使用,所以即使自己的資料(雖不具名)當成raw data,被人力銀行放入內部或公開的統計圖表中,也不能說什麼。
 
相反的,國外的勞方(至少英、美、澳的工會)就有足夠的力量與資方抗衡,真的遇到不合理的事情,不只是上街頭抗議、罷工,甚至還可以要求到應得的補償,而台灣的勞工,就像廣告中的配角一樣,只是一群沈默的勞工兄弟。
 
人力銀行的崛起,的確讓求職者可以透過網路以及電腦的篩選功能,較快找到「合適工作的資方po文」(並不等於合適的工作),但是對於某部分無法歸類的科系或興趣,甚至是能力,卻無法在人力銀行既定的分類框架中,找到真正合適自己的工作職缺。簡言之,當問卷上出的是「是非題」的封閉式問題,如果填問卷者想填上「自己意見」的開放式答案,則電腦就會發出讓人氣餒的嗶嗶錯誤聲。
 
除此之外,人力銀行也並沒有真正進到所謂的社會責任,這裡的社會責任,並不是藉由一些慈善類公關活動來順便打他們的企業品牌形象,或是成立基金會來做個資金乾坤大挪移,我相信這些他們都有做,也不會忘記做。
 
這裡指的社會責任,是像我在ptt看到的po文一樣,貼心的提醒應徵者,此職缺已經多久沒有徵到人?或是一年之內該公司的同一職缺連續出現多少次?甚至該好好解釋一下,在網頁上許多知名企業的同一職缺,為何一年365天都可以看到它高高掛在上面?
 
不可否認,某些公司每年有設定一定比例的淘汰率,甚至很多公司的業務單位也是如此,但是仍有許多非以上類別的職缺,迴轉率特別的快,但如果不是天天注意此職缺的應徵者,根本不會發現這其中的蹊蹺。
 
我想,站在公司的角度,一定是想找一個最合適的人去填補此職缺,讓業務可以順利推行,同樣的,求職者也想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職位,賺他應得的薪俸,但如果公司人資部門,甚至是人力銀行網站,沒有提供足夠的訊息讓求職者判斷此職缺的狀況(例如:明明有業績壓力,在工作要求欄也不寫;明明同一職位重複po文率超高,人力銀行也不做特別註明),到最後資方、勞方鬧的不歡而散,搞的雙輸,我想都不是大家樂見的。
 
我想說,我不是什麼人資專家,但是,比起那些口沫橫飛的專家、或者一大堆頭銜的高階人士,身為一個真正的使用者、求職者(抑可說是受害者),對於所謂的人力銀行、或是公司人資部門的專業程度,比他們更有切身的感受,也更有資格去下評論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ydney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