謹以下面三篇文章向超過60萬的失業同胞致敬。
失業快樂!Cheers!
一、王雪峰,與高學歷失業的痛
http://blog.udn.com/powerecho/3410008
二、明年60萬人沒工作 2009/12/09 02:37
中國時報【陳怡慈/台北報導】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91209/4/1wizl.html
金融風暴危機解除,苦日子還沒過去。據土洋機構發布最新預測,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雖回穩到四%以上、物價僅溫和上漲一%,但失業率還在五%以上的歷史高檔,想工作卻沒工可做高達六十萬人,將是馬政府虎年最嚴峻的經濟課題!
台經院副研究員陳淼提醒,儘管台灣明年經濟是溫的,五、六十萬民眾的日子卻還是苦的,政府應重新檢討短中長期施政計畫的資源配置。並繼續推出各種因應失業的短期方案,「我們要過日子,就業權很重要。如果當下都無法填飽肚子、短期都好不了了,長期是不會好起來的。」
富邦金昨舉行二○一○年趨勢論壇,總經研究部資深協理羅瑋說,主計處每月發布失業率,並不是講無業遊民或遊手好閒之人有多少,民眾光是沒工作還不能被列為失業人口,須是「想工作但找不到工作」才會列入統計。
據各機構發布預測,台灣明年經濟肯定正成長,力道比今年增加四%到六%。但就業無法提振,明年全年失業率最樂觀也僅五.二%,花旗集團甚至估達五.九%。
專家說,這也代表,比起二○○五到二○○八上半年,台灣經濟成長率同樣介於四%到六%,但同期失業率僅三%到四%,明年的GDP雖然帳面好看,但無法反應庶民感受。
羅瑋提醒,台灣目前正從循環性失業進入「ECFA時代的結構性失業」。ECFA簽署後,某些受衝擊較深的產業,例如農業、毛巾、塑膠等中低階消費品勢必面臨調整,政府除了學校教育,也應輔導年輕人技術訓練,協助他們因應產業轉型。
前勞委會主委、現任兩岸共同市場基金董事長詹火生建議,政府要想辦法把待業時間縮短到四個月以下,失業給付對象應擴及中高齡人口。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則提醒,政府就算雇人抓蚊子、掃公墓,也應創造短期工作的勞務價值,以免進入短期方案後,長期回不到職場,下場更慘。
三、政府需重視中高齡失業問題
http://news.rti.org.tw/taiwan_perspective_page.aspx?id=2264
一年前勞委會新春記者會中,主委王如玄宣布將裁減3萬名外勞、釋出15到20萬個公部門就業機會,並把全年失業率壓在4.5%以下。但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宣示結果並沒有達成,去年平均失業率仍高達5.8%,期間甚至一度衝破6.13%,顯示政府樂觀預估與事實確有出入。
身為勞工政策掌舵者,王如玄似乎應反映基層的聲音,因為失業率不是用喊的,經建部門才是創造就業機會的單位,勞委會僅是協助勞工重返職場以及對失業者的社福單位。但勞委會宣布新的救失業政策中,「就業啟航計劃」補貼企業聘弱勢失業者薪資一年,前三個月每月給一萬七千兩百八十元,後九個月每月給一萬元,有兩萬名額;「黎明就業專案」則補助縣市政府聘用一萬五千個臨時工半年,每月給薪資一萬七千六百元。這兩項計劃與去年的立即上工和公部門短期就業方案內容類似,引發勞工團體痛批根本是「新瓶裝舊酒」!
數據顯示,過去一年政策失靈,就業服務站未發揮功用,補貼都未能幫助到最需幫助的人。台大教授辛炳隆即表示,去年政策排擠效應嚴重,很多企業利用補貼如大學生企業實習方案來聘用原本就想聘的員工,造成中高齡勞工仍然失業,進入公部門從事短期工作,也對重回職場幫助不大。
政府必須警覺的是,金融風暴陰霾看似逐步遠離台灣,但中高齡失業的烏雲才正要來臨。數據顯示,中高齡找到工作前的失業周數,正與平均值拉開,中高齡謀職真的越來越難。2008年9月金融風暴發生之初,全體失業人口約46.4萬人,其中約有8.5萬為中高齡失業人口;但到去年11月,全體失業人口增加39%、達64.5萬,中高齡卻增加了66%,達14.1萬人。
調查也發現,金融風暴最烈時期,中高齡失業周數與全體差不多,約在27周上下;但去年9月失業率開始下降後,中高齡失業周數與全體平均越拉越開,至去年11月已衝到近33周,而全體僅約29周。
根據專家分析,現代職場重視電腦與外文能力,中高齡若不是中高階主管,幾乎註定失業;要順利轉職、找到職場第二春,就不能把自己當成中高齡,唯有年輕化(學習能力)、E化(電腦能力)、國際化(外文能力),才有機會「東山再起」。
關於中高齡失業的現象,如果處理不當,恐成為嚴重社會問題,這是有關單位接下來必須正視的;我們建議,包括勞委會等單位,必須展現決心,在最短時間內拿出有效的辦法來。
留言列表